浅谈LED显示屏现阶段最新技术
编辑:JACK [ 2010-3-17 8:35:32 ] 文章来源:LED大屏网
LED发光器件自上个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如今已进入如火如荼的发展年代,它已被人们广泛的运用众多领域中,如:信息传媒领域,体育场馆、各类信息发布媒体等等;交通引导行业,道路交通灯、诱导牌、警示牌等,车站、机场、码头等等的导向牌;照明、家具装饰、城市景观、日常照明等,手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景观照明,手电、台灯等等;其它定制运用领域,企业logo及其他特别使用产品等等;总之LED显示屏在运用的广度和产品的深度方面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就LED显示屏现阶段,行业内部分企业正在研究或已运用的最新技术或者是新工艺、新方法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描述:
(一)针对LED发光器件制造及运用,目前技术发展的焦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亮度校正:
对于LED发光器件制造商而言,针对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制成或工艺,在最终产品的亮度划分规格档次方面,目前能够做到较高的可达到1:1.1;如果实际运用可以达到这种要求,其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考虑到成本的原因,LED供应商在具体对运用商的供应方面往往是做不到的。一般情况下,目前市场上通常是1:(1.3-1.4)的范围内。只有极少数OEM制造商,由于它的采购量足够大,从而可以实现在单宗项目上,采用亮度范围1:1.1的一个档次的发光二极管。
对于显示屏运用制造商而言,往往由于在单宗项目上,采用的LED发光管,亮度范围较宽或者说是使用了2个或以上档次的管子,为了避免由于LED亮度的不一样,造成显示屏的亮度不均匀,在信号的处理和电路设计方面引入了亮度校正的改进措施,即牺牲一定的亮度指标,来减少LED亮度的相对不均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但是这种校正,其有效性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从客观上讲,它与LED发光器件的制成有关,如管芯的对中性等;与显示屏的制成有关,如:发光管的相对垂直度、模组和箱体的封装及装配的相对垂直度、一致性等;而这些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是非常难以控制的。从主观上讲,在亮度校正的计算处理方法上,各家都有自家的招,目前行业内,还未就亮度校正方面,提出一个比较规范的可操作的标准或尺度,所以,现阶段对LED亮度校正的处理方法或原理,其有效性、合理性、严谨性等都有待探讨,需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因此选好管子使用,才是从根本上解决LED发光器件的亮度不均匀性。
(2)视角配光:
在全彩色LED显示屏运用中,对色彩的还原方面要求比较高,即在显示屏的可视角范围内,都要做到比较好地色彩还原,所以,由红绿蓝LED构成的三基色,它们的配光曲线,即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亮度随角度变化的曲线,需要基本一致,才能够确保色彩在可视角范围内的良好还原,否则的话,如果三者的配光曲线不一致,就可能造成在可视角范围内的某些区域内色彩还原失真。针对这种要求,LED发光器件在制造过程中,其制成或工艺,必须确保做到红绿蓝三基色的水平和垂直亮度曲线基本一致,即配光曲线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目前,国内雷曼光电公司的产品在此方面做得较好,其它大多数厂家未能完全做到。
(3)色度校正:
LED发光器件的色度通常是用波长来描述得,波长的不同反映出颜色的不一样。对于LED发光器件制造商而言,针对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制成或工艺,在最终产品的波长划分规格档次方面,目前能够做到较高的可达到2nm;如果实际运用可以达到这种要求,其颜色还原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又是因为成本的缘故,LED供应商在具体对运用商的供应方面往往是做不到的。一般情况下,目前市场上通常是绿蓝管子在5nm的范围内,红管子在5-10nm的范围内。只有极少数OEM制造商,由于它的采购量足够大,从而可以实现在单宗项目上,采用波长范围2nm的一个档次的发光二极管。
对于显示屏运用制造商而言,往往由于在单宗项目上,采用的LED发光管,波长范围较宽或者说是使用了2个或以上档次的管子,为了避免由于LED波长的不一样,造成显示屏色度的不均匀,在信号的处理和电路设计方面引入了色度校正的改进措施,即通过采用补光的方式,减少色彩还原的失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显示屏的色度均匀性。但是这种校正,其有效性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从主观上讲,在色度校正的计算处理方法上,各家都有自家的招,目前行业内,还未就色度校正方面,提出一个比较规范的可操作的标准或尺度,所以,现阶段对LED色度校正的处理方法或原理,其有效性、合理性、严谨性等都有待探讨,需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因此选好管子使用,才是从根本上解决LED发光器件的色度不均匀性。
(二)驱动集成电路的设计改进:
(1)恒流偏差:
LED专业恒流驱动芯片,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在工艺和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技术指标由早期的:片与片之间的误差达到±6%,引脚之间的偏差达到±3%;提升到目前的:片与片之间的误差达到±3%,引脚之间的偏差达到±1%;从而降低了驱动芯片的离散性,提高了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
(2)脉宽调制:
PWM专业LED恒流驱动芯片,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国外就有厂家制造(如SONY、TI、TOSHIBA等),但因价格昂贵,始终未能打开国内市场,随着这几年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提高,成本的降低,PWM专业LED恒流驱动芯片的需求逐年上升,采用这种驱动芯片,可以降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在图像显示还原方面优于采用一般的LED专业恒流驱动芯片。
(3)逐点检测:
驱动芯片逐点检测功能的增加,为显示屏的远程管理和维护提供了硬件基础,提高了维修的准确性。目前,实现的逐点检测包括开路、短路及芯片温度检测等,市场上的主流芯片厂家东芝和聚积均有类似产品,其中聚积新近推出了一款,在线检测恒流驱动芯片,型号是MBI5039,它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显示屏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完成检测工作。当然其“副”作用还是有的,具体地讲,在功能增加的同时,芯片工作的抗干扰性降低,由此势必要提高系统的控制能力,以提升产品的抗干扰性。
(4)单片或逐点电流增益可调:
驱动芯片实现单片或单点增益可调,为亮度或色度校正提供了比较好的硬件基础,从而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完成LED的亮度或色度逐点校正工作,这其中校正数据的采集,当然需要由(购买或定制)专用的LED模组亮度逐点测试生产设备完成,采用这种方式更科学、更合理,并且不额外增加成本,有利于市场推广。
(5)单线传输:
被广泛的运用在灯饰产品中,它解决了长期困扰此类产品的信号传输线多、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实现了采用三根线就可以替代原有的多线传输模式,即仅使用信号线、地线、电源线;在信号的处理上,采用时基信号和红、绿、蓝三色数据信号混编模式传输,延长了传输距离,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由此产品的稳定性也大幅提高。在价格方面,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对扩大其运用范围,有一定制约作用。在其他方面的运用,笔者研究不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三) 新工艺及新方法的采用:
(1)改进产品的使用条件或环境:
①LED的工作条件:
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相关设计和使用,在亮度、波长及结压降方面都必须严格控制,LED的工作条件均选定在额定工作范围内,违背这些要求,都会对LED造成损害。
②驱动IC的功耗:
驱动IC工作时的发热量,在整个产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产品发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降低驱动IC的发热量,在产品的设计或使用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情况可采取两种措施来处理,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IC的发热量,第一,在模组的驱动板设计当中,将驱动IC的逻辑供电5V与LED的发光供电分开独立设计(会增加一点生产过程的工作量);或者在驱动板上增加一个升压电路设计(会使产品的成本增加一点点);通过降低LED的供电电压,减少驱动IC的功耗,从而达到降低其发热量的目的。第二,采购LED发光二极管,需要对结压降提出一定要求,如:3.0-3.2V或3.2-3.4V间,这样不但可以降低驱动IC的发热,而且还可以降低LED发光二极管自身的发热。
③降温措施:
在降温的处理上,往往会直接受成本的制约,因此,正确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发热体附近的空气不是静止的,而要流动起来,能够形成同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热交换,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最常用的是轴流风机,通过改进模组、箱体的设计,达到模组内外附近的空气都可以流动起来的目的,从而实现发热体与周边环境间有效的热交换。
(2)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能:
①针对LED产品的特点,合理的编排生产工艺:
在LED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贴片、插件、焊接等重要环节,最好是都采用机器化生产模式进行,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在这些环节的质量,尤其是贴片LED和插件LED,通过机器完成,不但可以保证器件的正确性,同时它还实现了将LED有机的、合理的混布,从而使显示屏的均匀性更好。
②加强过程控制:
在LED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人工完成的环节中,尽可能多采用相关制具操作完成,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并有利于规范性操作;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需增加相应的测试手段或方法,如:做一个水箱,进行防水测试;编辑轻重负载信号变换,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电源的可靠性等;长时间屏体老化测试模组的可靠性等。
③优化设计提高产能:
优化产品设计,使之进一步形成系列化、标准化等,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能,同时可以减少出错的几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如果产品使用的兼容性可以增强的话,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库容量的变相增加,也就意味着产能的增加。
(3)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在LED 显示屏产品中,LED发光器件的成本,约占40%左右,其比例也是相当高的。所以要想进一步降低成本,就必须在LED发光器件上做文章,目前,国内已有个别有条件的企业在做相关尝试(如联创健和等),具体来讲,就是LED显示屏运用商同LED封装商进行有机的结合,或者讲,就是LED芯片直接绑定在模组上,从而降低部分封装费和材料费,提升产品的利润或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
(四)结构设计的改进:
(1)形式的多样性:
从选择材料上来讲,有铁材、不锈钢、铝材、ABS等;从形式上讲,传统的主要是箱体形式,目前结构改进创新主要体现在异型使用、以及非箱体使用等形式上,如:条状、曲线形、栅形等等;
(2)轻型化:
通过优化产品内部结构设计,进一步压缩整体空间或通过分解重组,使显示屏的主体部分变得更薄,同时也降低了显示屏的重量。栅形显示屏的户外使用,尤其是在建筑物、楼顶的使用,由于其有较好的通透性,一方面可以降低对建筑物载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屏体的风荷,提高了显示屏在建筑物上使用的安全性。
(五) 材料的变革:
(1)环保性:
随着欧盟国家强制执行ROHS指令,将近一年,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越来越多的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因此,在产品的选材上,首先满足ROHS要求,同时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某些污染品,要求供应厂家可以及时处理和回收,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2)亟待变更的材料:
目前,LED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防水密封硅胶,是采用双组份混合使用的,如果采用全自动灌胶机进行灌胶作业,工作环境会比较干净,而且硅胶的残余料也少,但是产能或者说生产效率都会降低;如果靠增加设备,提高产能,不但会投入较大,并且企业也承受不起;如果改用手动人工作业,不但会造成工作环境较脏,同时,硅胶的残余料也多,不好再生使用,这对环境也是一个污染。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在研制或尝试使用新的环保材料来替代硅胶,其优点主要表现为: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黏附在管子表面,不影响LED的透光率;无需象硅胶那样满灌,这样模组的重量也会减轻;具有防水、抗紫外线、抗老化等特点,现阶段因成本较高,还无法真正在LED产品中使用。相信不久这种产品会在LED产品中得到运用。
LED显示屏LED显示屏|LED大屏幕565x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