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八一前夕,由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艺术家们移植、改编、创排的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在八一礼堂隆重上演,为省城济南的演出舞台平添了一道耀眼的风景。
《黄河大合唱》作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从它一问世就得到了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并被广为传唱,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移植、改编后的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遵循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发展规律,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前卫文工团的民族乐队优势,创新思维,进一步挖掘与放大原作及其背景上所蕴含的信息量和艺术元素,调动声、光、画、舞等多元的舞台表现形式及手法,推出了一台集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经典之作。
触觉经典
看点一:一样的经典、别样的呈现
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一开场,就借助前置于舞台台口和两侧的led大屏幕幕,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气势,和着经典的《黄河大合唱》的音乐铺天盖地推拥而出;随之,在《黄河大合唱》原有诗朗诵的基础上经过扩容的朗诵词,铿锵豪迈、雄浑壮阔,犹如历史回声般穿越时空,在视听感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将观众一下子拉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紧接下来的合奏与合唱《黄河船夫曲》,这部原为管弦乐与混声合唱的第一乐章,改为80人的民乐队和60多人组成的合唱队。身穿船工服装,伴随音乐节奏舞动船桨的合唱队员们,在黄河的背景上,在呈斜坡状的简约质朴、恢弘大气的舞台上,每一个演奏员与合唱队员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的表演元素,与环绕式的led大屏幕幕动态的画面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磅礴的音乐声里,经典的船工号子,时而情绪紧张、时而近似呐喊,铿锵豪迈、气势如虹的歌声,形象地刻画出了英勇的船夫们战胜惊涛骇浪,胜利登上彼岸的喜悦之情和自豪之感。从而达到了一种震撼性的艺术效果。
看点二:唯美的舞台艺术展示
《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是一首典型的民谣体的歌曲,它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揭露、控诉了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记述了黄河两岸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和第二乐章的“黄河颂”一样流传非常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在《黄水谣》这一乐章的艺术处理中,编创者匠心独运,大胆创新,采用二胡齐奏与女生小合唱的形式加以倾情演绎。在忠实于原作,对经典音乐与诗朗诵形式进行艺术呈现的同时,植入了些许的舞台剧元素。如背景大屏幕上波涛滚滚的黄河,河边矗立着的硕大的哗哗滚动的水车;再如由河堤延伸出的呈斜坡状的舞台一侧那一堆堆不规则的岩石上,或坐或站立着的身穿民族服装的乐队演奏员,共同形成了一幕唯美的舞台艺术景深。特别是担负二胡齐奏的10名年轻女生,穿一袭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学生服装,梳两条大辫子垂在胸前,随亲切、舒展的乐曲流动着,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与乐队对应的舞台另一侧的女生小合唱方阵的叠置,更加凸显了舞台的立体层次感和纵深的通透感。那优美的歌声有如婉转的春波,荡漾着依依的柳影,映出了黄河两岸的乡野村舍,生动地展示出了一幅动态鲜活的美丽图景,描绘了黄河两岸沃野千里,百姓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的生活状态与温馨和润的田园景色。
随着叙事性乐曲的逐次推进,低沉、悲愤的情绪弥漫于整个时空——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两岸人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泣如诉的琴声,悲情激愤的歌声,在观众的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看点三:戏剧性——情景再现式
作为一部史诗般的音乐作品,如果说《黄河大合唱》基本的表现形式界定为音乐与诗朗诵,既音与诗的对话和展示的话,那么,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的唢呐、管子对奏与男声对唱《河边对口曲》,以及女声独唱《黄河怨》两个章节,则将原作中的人物、情节等戏剧元素和背景上的信息量开掘、拓展、放大到了一个融点,使人耳目一新。
《河边对口曲》原为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歌曲,是吸取山西民歌音调,以问答的形式写成的。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则改编为唢呐、管子对奏与男声对唱的形式,通过舞台背景上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荒废的渡口、陈旧的泊船和突兀错落的礁石,流离失所、沦落逃亡的百姓……一幕幕凄惨的景象,将两个流亡老乡的对话情景,真切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黄河边上,走来了身着羊皮坎肩扎白羊肚毛巾的汉子和另一位身穿黑色长衫的男子,两个演员一问一答,用对唱的形式,在歌声中诉说着各自的际遇,在相互交流着,也在和管子与唢呐两个演奏员互动着,情感共鸣着。而民管乐器娓娓道来,长于叙事特点的真情演奏,再加与男声对唱的交相呼应,再现了日寇铁蹄下千百万流亡群众共同的悲惨遭遇。随着作品进行中情感的积聚递增,最后,四人同时走向前区一起表演,慷慨激昂、热烈豪放的歌乐声里,唱出了坚强不屈的黄河儿女们,决心拿起武器参加游击队,一同打回老家去,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感人情景。
在《河边对口曲》的作品呈现上,编创者通过舞台多元素的艺术集成手法,将原作中的人物、情境及其丰富的内涵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色彩鲜明,新颖独特的感觉。
而在情景再现式的舞台上,将戏剧成分与演出效果推向最高点的,当首推第六乐章的女声独唱《黄河怨》。这首著名的经典艺术歌曲,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以宣叙调风格和充满对比性的音乐语言,展示出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戏剧成分,具有很高的审美特征。
应该说,《黄河怨》本身所具有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境、故事等等戏剧意义与结构布局,为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移植、改编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作空间。在这一章节中,舞台上所营造的时空天地将观众刹时间带入了那个曾经的悲惨岁月……凛冽的寒风,如铁的夜色,身边咆哮的黄河、远处悲凉的荒野。一个妇人回望着满天的乌云踉跄着跌跌撞撞到了台上……哀嚎的歌声哭诉着她的怨和愤,撕裂的呐喊倾泻着她的仇和恨;失去家园,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走投无路投入滚滚黄河。歌声凄婉悲凉,痛切感人。
《黄河怨》作为一首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经典艺术歌曲,其丰富的文化含量和优秀的艺术品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作品通过沦陷区一位妇女的悲惨遭遇和痛不欲生的控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哭诉了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用血和泪唤起人们拿起武器,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战争中。
在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的演唱和表演者为著名歌唱家杨晓燕,也许好多人已经多年没有听过她的歌声了。在这首歌的演唱与舞台表演中,从人物形象的刻划到服装头饰的设计,从肢体语言到表演幅度的拿捏,让观众又一次领略到了杨晓燕深厚的演唱功力和生动准确的形象把握,以及她细腻传神的情感演绎,从而使这首歌曲作品的内涵意蕴在释放的过程中,在观众的接受与台上台下的情感互动中,都达到了一个情与境的融点,使这首歌曲作品中的戏剧含量得到了近似完美的释放。
感悟创新
对经典作品的改编,特别是对《黄河大合唱》的移植、改编,而且还必须要突出前卫文工团的民乐特点和优势,相当不容易,一般来说是不敢想象的。因为难点太多。
难点一、《黄河大合唱》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更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它是与那个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叠印着那个时代的身影,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唱颂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么一部史诗般的音乐作品,它所承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早已成为一种标志性的符号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驻留在人民大众的心里。对这样的经典作品进行移植、改编,能行吗?成功的几率是多少?
难点二、改变原有的声乐套曲结构及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章节作大幅度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动,还没有人做过。有把握吗?
难点三、鉴于《黄河大合唱》这部经典作品所诉诸于人们听觉领域里固有的音响概念,将原作品管弦乐队所担负的音乐功效转换为民乐队来演奏,效果如何?能被大众接受吗?
……等等!
如何移植?如何改编?如何创新?如何超越?
不管是业内还是社会上,知情的与不知情的,相信的与不相信的,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这一切的一切,一大堆难点就摆在那里。
而这一切的一切难点,也激发出了总导演、前卫文工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刘荣的激情与创作欲望。回首这几年走过的心路历程,从《泰山》、《春江花月夜》、《沂蒙》这三台大型音舞诗画的策划、创意,到创作、排练直至成功上演,哪一步走过来都不是轻松的。作为一名军旅作曲家,为部队尽责,为战友写歌,为社会服务,争当时代的歌者,多年来刘荣一直笔耕不辍。从《当兵的故事》、《黄河的故事》等等数百首歌曲的推出,到各种类型的民族器乐曲的创作,以及影视剧音乐的写作,在全军及全国许多大规模高规格的作品的评比中,也经常屡有斩获。正是因了她对工作与事业的这种执着追求,因了她对艺术始终如一的虔诚敬畏之心,才有了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与成就。
刘荣深知,要想成功的移植、改编甚至是某种形式上的超越,就必须有创新。理虽如此,但做起来谈何容易!因为超越的前提必须是在原作基础上所进行的全新的解读与诠释。而达到这种境界,不仅要有厚重的历史纵深感与横向的不断前进的动态发展着的时代感,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更要有攀上思想和艺术的高地所赋予的创新性思维。
从接受部队首长布置的任务到建军八十五周年前夕推出,连创作加上排练满打满算不足三、四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刘荣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觉,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在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多次细致入微的研究分析后,结合前卫文工团自身所拥有的艺术资源和人员状况,刘荣和她的创作团队经过反复的推敲论证,终于大胆推出了切实可行的移植、改编方案:
“在忠实原创作品的基础上,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以民乐为主体,综合运用声乐、朗诵、led大屏幕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入情景表演,通过气势恢宏的舞台舞美设计,展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和宽广博大的胸襟,通过阵容强大、雄浑激昂的合唱,彰显黄河的波澜壮阔、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导演阐述语)。”
为保证演出质量,达到预期的设定效果,刘荣还对可用的社会艺术资源进行了有效地整合,加以合理的配置,并借助部队的力量,在《保卫黄河》音乐进行中,观众席两侧前区座位上突然齐刷刷竖起了两个由部队战士组成的威武雄壮的合唱方阵,使人眼前一亮。在震耳发馈的“风在吼,马在叫……”的合唱声中,台上台下顿时融为一个整体,充分体现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强大威力。震撼性的艺术效果,也撞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催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从而展示出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感人振奋的最大亮点。
永远的经典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永远的经典,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华人社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与认知度,它的历史价值,以及直到今天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
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虽说是同一个经典,却有着别样的呈现。其中多种艺术形态与和表现手法的兼容并用,特别是戏剧元素的开掘、放大、丰富以及情景展示,好多创意及细节上的艺术处理,给人很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可谓经典作品在移植、承传,改编、创新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量与观赏价值。实属经典,值得一看
企业名录导航:单基色LED显示屏 | led条屏 | 双基色LED显示屏 | LED广告屏 | 全彩LED显示屏 | LED幕墙 | 室内LED显示屏 | LED驱动 | 室外LED显示屏 | LED电子显示屏 | LED显示屏出租 | LED显示屏 | LED大屏幕 | LED显示屏报价 | LED显示屏价格 | 深圳LED显示屏 | 上海LED显示屏 | 北京LED显示屏 | 广州LED显示屏 | 天津LED显示屏 | 河南LED显示屏 |
设为首页
| 网站建设 | 商务信息
| LED显示屏资讯 |
本站动态
| 关于LED大屏网
| 网站RSS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本站实名:LED大屏网 | LED大屏幕 | LED显示屏 | 国际域名:www.led-100.com 版权所有© 2004-2012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邮箱:LED-100@3v.cn 客服QQ: 电话:+86-755-33019199(十二线) 传真:+86-755-3301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