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春晚杂技节目《冰与火》中分别代表冰与火的男女杂技演员,在高高升起的舞台上,配合着背景LED大屏幕幕展现的炫目图像,恬静中不失霸气地用多个高难度姿势展示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柔韧、平衡、力量。
蔡体良
晚会对“美”的创作,有它独特的要求。面对诸多的镜头,面对动态性强的空间,给电视观众提供更佳、更美、更愉悦的画面,难度是极大的。但是,舞台场面还可以少点跳跃,色彩上还可以纯净一些,同样能展现美。晚会舞台上的热闹、活跃是需要的,稍注意控制的度,也能事半功倍的。舞台,终究是表演者的天下。
春晚的舞台,永远是热闹的舞台,永远是引发话题的舞台;春晚的舞台,在除旧迎新的期间,已经成为亿万百姓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晚会舞台风向的标志。所以,每一年的春晚都有话题。每一个人,无论是凑热闹的,还是看门道的,都来潇潇洒洒评点一番。尤其是央视春晚的舞台,众目睽睽之下,更成为公众话语的平台:说传递正能量的有,说视觉形式又创新的有,说亲民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有。当然,也有借舞台说事的,褒中有贬的,宣泄自己审美情趣的,一孔之见的,还有想颠覆的,等等,众说纷纭,五花八门。一句话,众口难调也。
我认为,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春晚,已形成了独特的舞台文化现象。它与舞台美术的创作也结下了“说不清,理还乱”的艺术情结。这里,我也表述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见”。
春晚的舞台,近年来越搞越火红,越来越多元的活力,也越来越展示竞争态势。特别表现在它的舞台美术的创作上。众所周知,舞台美术几乎是为所有舞台和演艺活动打造外部的、直观的艺术形象领地,包括电视化的春晚舞台。通俗地说,是“包装”表演舞台或演艺场所。春晚的舞台是个特殊的大舞台,即便是在演播厅,也区别于常规舞台的空间关系,更区别于常态演出的观演关系。拿去年和今年央视春晚来比较,舞台美术创作的视角,就不尽相同,有所区别。严格地说,理念上有所不同,观众审美的要求上也作了调整。整体的展示中,有创意,亦有创新,也有回归和舞台化元素的再现。
一、与以往相比较,央视春晚的舞美创作,开始走向理性化。我们说,春晚舞美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可找到自己的游戏规则。艺术创作需要激情,但具体兑现、落地中则不能忘却理性的应对。去年春晚的舞台景观,欣逢龙年,在“节点”性的纪年,有气势,有风范,或者说颇具皇家气派。但我总觉得有点“空”,少了点舞台感,好像在展示风光片,少了点演出环境的温馨、亲和的氛围。这类舞台美术创作现象,在其他舞台上时常也会碰到。因而,为某种功利或非艺术因素,不断地冒出既不遵守、也不尊重基本规则,出现所谓“大制作”的舞美创作现象,并不值得推行,并不能体现真正的艺术价值。“大制作”,当然不是衡量艺术创作高下的标准。盲目追求奢侈的,违背艺术规律的,甚至被戏外因素干扰的“大制作”,应该慎辨、缓行,乃至杜绝。春晚舞台应该在这方创造的阵地上,树立标杆,成为表率。遵守艺术规则,理性操作运行,不会捆住创造者手脚的,正是创造者自身成熟的表现。
二、舞台美术在舞台上,始终是美的创造者,说得极端一点,应是达到“唯美”的境地。本届央视春晚舞台,演出的样式,比较关注舞台性,关注空间利用,以及画面的造型,达到比较精美的、富有观赏性的艺术效果。我粗略推算,几乎每一出剧(节)目,都宛如绘制了一幅幅壮美的图景。例如《风吹麦浪》的舞台空间及其背景,就像是一幅油画。它似有印象派的浪漫,又具有古典主义的写实风采。又例如《净土》,回归了大自然,一派雪域高原的风光,神秘且神圣,让人神往,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即便是室内的空间装置的节目中,与LED视屏相配合,也简约地勾勒了演出画面,给表演者提供了必要的、灵动的空间,也创造了动静相结合的视屏景观。我认为,舞美就是创造舞台艺术外在美的艺术,创造形式美为主要己任的艺术。当然,晚会“美”的创作中,有它独特的要求。面对诸多的镜头,面对动态性强的空间,给电视观众提供更佳、更美、更愉悦的画面,难度是极大的。但是,我认为舞台场面还可以少点跳跃,色彩上还可以纯净一些,同样能展现美。晚会舞台上的热闹、活跃是需要的,稍注意控制的度,也能事半功倍的。舞台,终究是表演者的天下。
三、晚会是展示当代舞台科技应用集大成的舞台,也是领行当代舞台科技的重要的晴雨表。进入本世纪以来,舞台科技迅猛发展,似乎占领不设防的城市一样,进入了艺术领地,显示传统舞台艺术所不能替代的正能量,令我们众多的艺术家们措手不及,匆匆上马,去迎接它的挑战。近年来,大大小小的舞台,包括春晚的舞台,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跟紧,已初见成效。然而,科技的功能真正贴近舞台,贴近艺术,贴近表演者,还需要有一个互相认同的过程。
艺术的语言与科技的语言,不是一个朝夕之间就能沟通,就能拥抱的。技术手段化成艺术创造的元素,也将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进入真正的艺术的层面。我认为当下春晚舞台的视觉形象创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数LED了,但应用不算十分到位。去年,央视春晚舞台依赖LED的程度,令人吃惊。几乎铺天盖地,淹没了整个的演出空间。而本届已有所收敛,有所梳理,是可喜的现象。譬如,以LED的视屏,打造整个舞台的主体样式。线条的勾勒,色块的组合,节奏的变化,乃至舞台的起承转合,都发挥了它的强势功能。眼下,我觉得精美画面还少了点,动静组合还有点紊乱,还要再历练,要与表演者磨合。烂熟于心,才能挥洒自如。尤其与表演者及其内容相匹配,才会折射出自己的艺术之光。坦率地说,创意、创新的亮点不少,但舞台应用中,艳丽有余而清纯还不足,动态有余而静态尚欠火候。要腾出空间,才能突出表演者的形象。我想,其他舞台的舞美创作,也应与舞台科技交好朋友,这是势在必行的。
四、倡导绿色文化,节约文化资源,是春晚舞台上应做的课题。春晚的舞美创作在艺术生产中也是一项系列工程,务必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绿色、低碳、环保。舞台美术的创作,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既要纸上“谈兵”又要实践操作,更具非常物质化的特质。艺术劳动一旦需要与物质打交道,问题就变得要么简约化,要么复杂化。所以,在这个可大可小的平台上,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诸多的物质资源,是众多艺术家们的必修课,特别是舞台美术家们,是不可绕开的课题。听说年内一项大型文体活动,从夜晚挪至白天举行,我举双手赞成,为其击节鼓掌!这能节省多少能源呀!目前舞台美术创作中普遍是耗能较大。大小的春晚舞台或晚会化的舞台,都存在这种偏向。舞台上追求奢靡、炫耀,盲目和过度的包装,竞相展露富态,贪大求洋(其实比“洋”还“洋”),等等,都是对自己的舞台不自信,对自身的创作缺乏底气,是艺术家不成熟的表现。
因此说,包括春晚的舞台,可以享受的文化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应有理性掌控。我们舞台美术家直接能做的是,卸下过重的创作包袱,更换观念,开拓视界,在纯化舞台中纯化心灵。
总之,春晚艺术的主体,也与其他舞台艺术一样,首要是看作品(文本)是否站得住,经得起舞台的检验,经得起观众的挑剔,这才是硬道理。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春晚艺术,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既然已经渐趋一种艺术的模式,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但并不影响它的多元、多维的发展。创造外在形式的舞台美术,不应束手无策,自设条条框框,抬高不必要的门槛。恰恰相反,要担起多样化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担子,为春晚整体形象的打造、铺垫、开路,去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