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教师节!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教师享有多种尊称。特别要提到的是教师、老师的另一个称谓——师父。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哪个企业,都有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师父是承前启后、促进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在教师节之际,让我们向那些光与照明大师致敬,感谢他们为人类光明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一、名师出高徒
1.尼克·何伦亚克& 乔治·克劳福德
两人是师徒关系。作为老师的尼克·何伦亚克,在1962年发明了第一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LED),从而掀起了人类自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来照明史的第二次革命。尼克·何伦亚克被称为“LED之父”。而且,中村修二前几天表示看好前景的雷射二极体LD(laser diode),也是由尼克·何伦亚克开创的,他发明了第一个发出红光的半导体雷射装置。
作为学生的乔治·克劳福德踏着前辈们的脚步,在1972年发明了第一颗橙黄光LED,其亮度是先前红光 LED的10倍,这标志着LED向着提高发光效率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乔治·克劳福德被称为“黄光LED之父”。他还参与了红光LED的第一次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他研发出第一个高亮度黄光和红光LED,并且在数十年后为高效白光LED的发展作出贡献。
2.赤崎勇&天野浩
两人是师徒关系。天野浩1983年本科毕业就幸运地进了赤崎勇实验室,至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为止,跟随赤崎勇7年。师徒二人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3年,赤崎勇产生了用碳化硅、氧化锌、氮化镓和氮化铝四种材料做蓝宝石基板缓冲层的想法。由于一个一个地尝试非常耗时,他就将前两种材料的实验拜托给了自己过去的学生和同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大家都表示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赤崎勇决定再用氮化铝试一试,这项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研究生天野浩的身上。天野浩不分昼夜地做了一段时间,实验意外地获得了成功。制作氮化铝缓冲层时温度需控制在400~500摄氏度的秘诀被赤崎勇师生二人掌握了。之后,他们师生二人于1985年使用气相外延生长法成功研制氮化镓单晶体。赤崎勇与天野浩等人一起于1986年以论文的形式公开了相关研究成果。
赤崎勇不愧为名师,很会引导学生的事业方向。1989年,他指导另外一名研究生通过添加镁,然后用低速电子束照射,终于制成了氮化镓p型结晶。此项突破,又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之后,赤崎勇团队又一鼓作气地于1989年底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氮化镓pn结蓝色发光二极管。
二、世界光明大师
1.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电灯之父 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电灯的最早雏形。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
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称之为“碳化棉丝白炽灯”,随后大量投产,并成立公司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电灯在美国被普遍使用。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
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主张,光的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负载于离散的光量子,而光子的能量和其所组成的光的频率有关。这个突破性的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光电效应,也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3.中村修二:蓝光LED之父
中村修二于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职期间,基于GaN开发了高亮度蓝色LED,从而广为人知。当时,开发一种蓝色LED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间只有红色和绿色LED。中村修二的创新使得LED生产商能够生产三原色(红、绿和蓝)LED,从而使实现1600万色成为可能。或许最为重要的是,LED行业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开始白色LED(半导体生态光源)的商业化生产。中村修二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查尔斯·哈德·汤斯:激光之父
1951年的一个早晨,汤斯坐在华盛顿市一个公园的长凳上等待饭店开门,以便去进早餐。这时他突然想到,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不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吗?汤斯在公园的长凳上思考了所有这一切,并把一些要点纪录在一只用过的信封的反面。(科学史上又一件带浪漫色彩的事实!)1953年12月,汤斯和他的学生终于制成了按设想的原理工作的一个装置,产生了所需要的微波束。这个过程被称为“受激辐射微波放大”,按其英文的首字母缩写为M.A.S.E.R,并由之造出了单词maser(脉泽)。可见光脉泽称为“光脉泽”或“莱塞”(laser),它是来自“受激辐射光放大”英文全称的首缩词。莱塞又称“激光”。
三、中国光明大师
1.王大珩:中国光学之父
王大珩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工程仪器。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龚祖同:中国应用光学之父,中国光学玻璃、纤维光学与高速摄影的创始人
龚祖同先后研制了中国第一批军用双目望远镜、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架红外夜视仪、第一台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第一台2.16米天文望远镜。
3.蔡祖泉:中国的爱迪生、中国照明之父、中国电光源之父
“我听党的话,灯听我的话”是蔡祖泉教授的名言。他曾希望读大学,并考上了南京工学院,但因为玻璃真空研究工作需要,他并没有读成。他一生的科研知识,全靠坚持不懈的自学和实践。
上世纪60年代,自学成才的蔡祖泉教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开始了该领域的系统研究。1961年,他与同伴们初探我国科学家的“空白领域”——电光源,着手研制国内的第一盏光源——高压汞灯。同年,复旦大学电光源小组成立。我国电光源史上第一个氢灯、第一个高压汞灯、第一个氪灯、第一个长弧氙灯等一系列成果陆续从他手上诞生。
1984年,蔡祖泉教授提议在复旦开设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系,如今,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惟一在高校设立的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已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1988年,本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他克服种种困难,成立了中国自己的照明学会。2007年,在他的直接推动下,被誉为光源界“奥林匹克会议”的国际电光源学术讨论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内外企业家、研究人员深入交流,中国电光源力量精彩亮相。他对身边亲人同事说,“我最大的心愿,已了。”2009年7月17日,蔡祖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
4.邓锡铭:中国激光科技之父
从激光近视手术、激光打印,到激光加工、激光武器,激光技术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与一个叫做邓锡铭的广东东莞人有关。因在国内率先倡议开拓激光科技领域,并组织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激光器,创建了以“神光”系列为代表的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科院院士邓锡铭被看做是中国激光科技领域之父。
5.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之父
1979年,张存浩提出,要发展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在当时,这是国际上最为前沿尖端的课题。1985年,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效率及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2年,他们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张存浩获得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