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并购
“诚然,中美深化合作仍将是未来的大趋势。美国并不担心中国企业在美扩大市场,而担心的是中国企业主导美国品牌后修改现有的游戏规则甚至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援引自《中外管理杂志》Pengfei Li的《万达入主好莱坞,没那么容易!》一文。据悉,自2015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潮开始遭遇新的拦路虎——当地政府。他在文末指出,“也许中国企业国际并购是全球化甚至获得全球话语权的一条捷径,但这条并购外国既有品牌的道路会面临来自被收购国本土政治和本土文化的双重压力。另外,这条道路还会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质疑,认为中国企业只有资本实力而没有真正的品牌文化。
隐性缺陷
“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技术和设计问题,而是制造和工艺问题“,“没有去把产品做精做好,因为没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缺失往往会导致隐性缺陷,“这种缺陷看不见、摸不着,甚至用仪器也检查不出来”。
援引《李翔商业内参》中,格力电器前董事长朱江洪11月26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校友会上举例说,三星公司用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出手机爆炸的真正原因,就是产品的隐性缺陷导致的,“在工业里面,隐性缺陷就是在检查、生产各方面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产生的缺陷,比如元器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产生了耐温耐湿的缺陷,工人在操作工程中不注意,对元器件产生了硬件的冲击,或者元器件受到化学损伤,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存在隐性缺陷。也许有缺陷的产品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但是当一千万台产品生产出来,后果是难以预料的”。隐性缺陷是阻碍一个产品走向卓越的最大困境,因为它难以觉察。
商战形态
过去的商战表现为企业发展中的市场、技术、人才、产品的竞争,未来的商战表现为公司治理、控制权、股权争夺,将更加残酷。
援引“吴晓波频道”巴九灵的《恒大扫货万科、格力将被举牌,资本为何举牌上瘾》一文,在该文中,上海思治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潘跃新表示,举牌概念、公司控制权争夺将成常态。“这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市值100亿以内的上市公司,不能做埋头吃草的小绵羊,否则很有可能因突然地联系被举牌而丢了控制权。”
商业模式
“如今做平台的窗口期过去了,做点(即产品)的时代到来了。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做大做强不再是主题。我们不比谁更大,我们比谁时间更长。”
援引自《中国新闻周刊》总主笔肖锋《我们不比谁更大,我们比谁时间更长》一文。该文对比华为和乐视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提出给中国企业的启示:美国模式,做大做强,上市圈钱,如果可能,全球扩张。德国模式,专心做产品。德国只800家上市企业,但真正的主体是“行业隐形冠军”的不上市家族企业。正如一家家族企业掌门所说的,一上市“钱和麻烦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