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一轮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发展模式转变的热潮。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同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至此,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正式确定。
制造强国 是被动选择,更是主动进取
自工业文明诞生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一再证实,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立足之本,更是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何谈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尽管目前已形成品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存在的“大而不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环顾四周,大国纷纷将制造业放在了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如德国推出的“工业4.0”计划,以及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我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点上。制造强国,是竞争趋势,但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动选择。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对于本土制造企业而言,挑战是巨大的,但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除去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政策支持外,我国近年来主导的“一带一路”、“智慧城市”发展项目为民族品牌产品的应用提供了优厚的土壤。大数据、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则为民族制造业转型提供了依据。而背靠中国这一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更是为民族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所谓“不破不立”,历史的选择和行业的发展将我国的民族制造产业推上了风口浪尖,恰是民族品牌破茧重生、力争上游的绝佳机遇。
从IFC看中国制造 创新驱动进行时
“中国制造2025”对创新驱动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就在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专业视听行业展会InfoComm China 2016(以下简称IFC)上,民族企业的强势崛起展现了我国大屏显示行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
本次IFC不少“全球第一”的铭牌不再只属于外资品牌,而是更多地出现在了民族品牌的展位上。如京东方展出的全球首款65英寸4K OGS触摸显示器;赛普展出的全球首台60英寸450mm极薄DLP拼接单元及全球最大OLED拼接透明显示屏;迪威视讯展出的被视为“全球首款”4K激光工程投影机,而在当前大屏幕显示中高端市场最热门的激光显示领域,迪威视讯与比利时巴可、美国科视、日本NEC等国际投影巨头处于同一梯队,也是目前中国唯一通过全球数字电影协会DCI(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认证测试、采用TI授权芯片的激光显示民族品牌。
民族显示企业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的创新同样成为行业亮点。譬如在固装市场一片红海的行业竞争格局下,洲明创新推出全新的差异化户内、户外固装解决方案。如IFC上展出的前/后维护超薄超轻S6箱体,可实现贴墙安装,而无需对墙体进行特殊处理。只需轻轻点按,模组和电源即可全部取出,便于维护。较常规产品屏体厚度减少50%,同时能耗降低60%,可有效节省使用成本。面对常规户外LED屏市场价格战当前的艰难行情,洲明S系列以独特的超薄前维护应用优势在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堪比小间距产品的销量和利润。这也足以证明,只要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即使是在传统市场,企业仍有诸多潜力可挖。
冲劲十足 更需持续动力支持
当前来看,至少是在IFC上,民族显示企业的表现用“惊艳”形容并不为过。需要警醒的是,在显示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一时的优势和领先并不等同于在终端市场上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尤其需要避免发展后劲不足制造的“昙花一现”现象。拥有了冲劲十足的“先锋”,更需要后方战备的充足补给,因为,这场战役注定了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将之勇可逞一时之快,一军之勇方能锁定胜局。
要将技术领先转化成市场份额的领先,民族显示企业需要不断探索产业链延伸,提升制造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更强抗风险能力的完整民族显示产业布局。同时,更加要注重民族企业的抱团发展,形成合力,以合作共赢代替无序竞争,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显示产业生态圈。此外,还需要不断强化及发挥民族品牌的本土服务优势,将民族品牌的优势做大、坐实,方能不负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