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一则“中国钢笔大王之痛:曾经资产超7亿,如今抵不上上海一套房”的报道在网络流传,剑指上海老品牌“英雄”的没落。瞬间成为了网络的热话题,大家纷纷关注起了这个最伟大的民族品牌,记忆中曾经拥有一支英雄笔是无比骄傲自豪的事情,现在随着网络的突起,似乎越来越少能使用钢笔这样具有情怀的书写工具了,而也似乎不曾看到英雄的容颜了。
探究英雄这一民族品牌的发展之路,一度风光无限,可是开始衰退却源于3年前的“英雄”股权改革“试水”不成功,让英雄金笔错失了尝试通过股权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机会,也就错失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良好机遇。
有行业研究人员探究,英雄的没落并不是一个特例,是国企发展的映射。无论多少年的老字号、老品牌,如今的产权大都是国有或集体资产。而国有资产只有在流动中增值的理论谁都懂,但流动中的国资流失责任谁也担不起。所以,宁可被动消失也不能主动流失似乎已成为老品牌重振最大的拦路虎。在专家看来,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都是需要有一位怀揣激情和梦想的用心之人去经营的,甚至品牌的个性就是其人格的具象化体现,也就是品牌与其个人的名声、价值取向、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人名与品牌形成品牌联盟。
而笔者认为,重塑民族品牌辉煌之路,不甘没落,品质和创新应该是重振旗鼓的头炮。
品质是品牌发展的底气所在。纵观当下制造业市场,市场萎靡不振是共通的病症,不少企业纷纷在这样的市场中倒下,LED企业亦如此,一浪接一浪的倒闭和企业无不在痛苦着市场的萧条,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钢笔制造业中的派克、万宝龙等品牌依然高居市场,甚至成为高端奢侈的代表,而LED企业仍有像雷曼、联建、万润、茂硕等企业在市场中节节获利,硕果累累。何解?不外乎是“品质”二字,“依靠产品质量,打造一流品牌”皆是品牌企业的格言。没有品质打下的坚实基石,何来品牌一说;没有品质的支撑,何来品牌的建立;没有品质的坚不可摧,何来品牌的底气。做企业的,就是做品质与品牌。品质是产品质量,是产品的实质与内涵。品牌是产品质量的外延与形象。光有品质,没有品牌,好酒也怕巷子深。光有品牌,没有品质,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仅是痛苦难堪,更是流血伤身。因此,企业在大吹大擂品牌建设之时,应该沉下气来认真审视企业的品质是否已经强大到足以可以帮助企业的发展了。如果连企业的生命线都没有架构好,还能有更好的发展可言吗?
创新是品牌的活力之泉。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企业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不用担心好酒怕巷子深无人问津,企业也凭借品牌中斩获丰富,可是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不少企业已经忘却了曾经艰苦岁月,变得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了。这无疑是把企业拖进了慢性死亡的道路上。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的重新洗牌,我国已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制造”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在这过程中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品牌。同时企业之战不仅仅是国内的相争,更是加入到了世界强林中激烈角逐。企业如何携品牌而战?创新是加足马力奋战一线的动力引擎。秉持创新精神,敢于沉下心认真做事,持续投入资源开拓创新,才能在未来焕发生机,获得市场认可。创新是最具竞争力的因素,品牌要想做大做强,就要坚持不断创新,认真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把握市场发展的脉络。通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生产最优质的商品,将创新与品质实现完美融合,从而获得最强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