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增长环境中,企业怎么应对?
我的建议是宁可踩空不可断粮,收缩战线,保守经营,并思考转型。我们不可能抓住市场上所有的赚钱的机会,只要抓住少量的机会即可,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已经相当不错了,对我来说就是专注做研究就好。
传统的商业模式,只需要广阔的市场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只需要维持政府关系,灵活的生产经营,严格的成本控制即可,不需要核心竞争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上,你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优势。腾讯和阿里巴巴靠的是技术和产品创新;万科靠的是一套落地生根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海底捞靠的是公司文化和人力资源。
现在各行各业都市场饱和,传统商业模式不转型就生存不下去了。互联网刮起的风让大家找风口,说找到风口猪都能起来。昨天我看到马云在达沃斯讲话,马云笑笑说,风一停,猪不就都死了吗?我们要有飞翔能力,才能让自己稳步飞翔。
机会主义的心理,阻碍了我们企业的转型。真正的转型,要从制造转为创新,从低价竞争转为价值创造的竞争。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是看它上升期的扩张多快,而是看下行期的生存多久。活过冬天,竞争对手就消失了,春天便可以打开新的生机。
企业缺乏创新的缘由
今天,创新决定企业成败,而企业创新的落后又是显而易见的。
同质化的竞争使企业进入了恶性循环,降价成为了唯一的工具,降价至没有利润,企业难以生存。
根本原因是,企业家缺乏个性,客观的外在价值尺度使企业趋同,当企业家都在一个目标下经营企业时,就会干着同样的事情,生产同样的产品与服务,并且相互攀比模仿,牺牲利润。实际上,企业家的价值是没有客观、统一的衡量标准的,赚钱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目标。而中国就缺少这种特立独行,追求自己目标的企业家。
企业是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谋取利润的。衡量的标准有两个:你有没有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与服务,例如智能手机和微信;在不牺牲利润的情况下,你有没有以更低的成本或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
要记住,赚钱未必创造价值,但创造价值必然赚钱,只有以价值为基础的利润才具有可持续性。
互联网思维的诱惑和蛊惑
我认为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不要迷信,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但是没有看到更多的失败,这是由中国文化成王败寇的思想导致的。
人类数次科技革命都没有“思维”诞生,蒸汽机、铁路、电脑、移动技术都没有获此殊荣,这些思维我们不必在意,但也不要轻视互联网,最近兴起的O2O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思路,如何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企业,给消费者更快的提供价格更低的产品就是O2O创造的价值。
“单品海量”,也就是早已熟知的规模经济效益,被冠上了互联网的帽子,其实早就存在,它适应标准化、需求量大的产品,容易在互联网上实现。而“多品微量”也是另一种赚钱的思路,“单品海量”和“多品微量”的关系就如同标准服装与定制服装的关系,如同跑量和利润率的关系。
至于互联网时代常提到的词汇并不新鲜,“客户体验”、“痛点”……其实早已有这样的提法;“产品做到极致”,是种自杀行为,做生意不能不找到效益和成本的平衡点;“羊毛出在猪身上”,沃尔玛的低利润就来源于海量供货的低成本;“平台战略”,宝洁的日用品平台、万达的商铺平台,早就开始做平台。
对于这些新鲜的互联网名词,不要迷信,但是要思考、理解它背后的意思,跟风是缺乏自我、没有内心追求和独立分析能力的表现。
经济形势不好时,恰恰是优秀企业的机会
企业的经营和宏观经济关系不大,天气需要关注,但是不必看天吃饭。优秀的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反而是扩张的机会,前提是守住你的现金流。很多企业正在重组,正是这些优秀企业的机会。慢下来调整,思考自我,向自己的内心要答案:
1、企业是赚钱的工具,还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2、我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3、我的价值创造方式有什么不同?我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