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LED下游应用不断拓展以及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具有高附加值的照明、小间距显示、车用LED等新兴市场将给行业带来增量空间。尤其是随着LED芯片厂商扩产谨慎,全球LED芯片产能紧缩造成供求关系紧张,导致上游LED芯片厂商提价。龙头台湾晶圆光电和福建三安光电部分产品已实行不同程度的提价,而华灿光电做为国内LED芯片龙头企业也跟随涨价,价格提升将有力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LED芯片业务领先,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1月16日,华灿光电发布业绩公告称,预计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6,300万元-26,8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据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小编观察,华灿光电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LED外延、芯片销售,LED收入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公司通过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持续稳步提升产能,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有效抵充了由于价格下降对销售收入增长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公司抓住二季度市场回暖的机会,积极开拓市场并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增加收入。
目前,LED产业竞争依然激烈,但已经逐渐向良性竞争转变,因为企业之间价格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新政策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低质低价竞争时代已成为过去。LED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有序。
LED芯片行业作为资金、技术双密集型行业,随着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市场份额将向具有技术及规模优势的企业加快集中。而华灿光电也不断扩张产能以抢占市场占有率,芯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作为国内led显示屏芯片市场的龙头供应商,华灿光电拥有利亚德、木林森、洲明科技等优质客户。业界首创推出小间距显示屏专用芯片,中功率及高压芯片产品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倒装芯片已达国内一流技术水平,背光芯片成功打入主流背光供应链。LED外延芯片扩产项目2020年达产后将新增年产300万片产能。
2016年LED芯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华灿光电产销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受益于小间距显示屏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在显示屏细分市场的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可喜形势。
并购蓝晶科技,实现产业链整合
2015年,华灿光电以10.8亿元收购云南蓝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从LED产业链的中游向上游延伸,公司业务在形态上将与蓝晶科技形成互补,有助于公司扩大整体业务规模,提高盈利水平。
蓝宝石衬底作为外延生产的关键原材料对华灿光电来说至关重要,华灿光电收购蓝宝石材料商蓝晶科技,打通上游材料环节,完善芯片+外延片+材料产业链上中游布局,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蓝晶科技公司的蓝宝石衬底片业务毛利率高达45.24%,2016年上半年度自并表日起为公司贡献7033.58万元的营业收入和2390.6万元的净利润,有效改善公司盈利水平。
华灿光电表示,LED外延、芯片及产业链延伸项目主要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LED产业基地展开,通过项目实施带动LED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企业集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规模和成本优势,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收购美国MEMSIC,布局传感器市场
作为国内第二大LED芯片生产企业,华灿光电在2016年7月21日发布初步重组方案称,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即标的资产为和谐芯光(义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并由该公司购买美新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MEMS器件市场规模2018年预计达到22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速约13%,中国已成为MEMS器件需求最大的市场。公司若收购完成将有力增强公司在传感器业界的实力,为公司提供另一业绩增长点。
在谈到为何收购以传感器为主业的美新半导体时,华灿光电总裁刘榕向小编介绍说,公司通过对LED行业进行重资产投资后,为了推动公司发展,希望引进一些新的业务,但新业务又不能相隔太远,所以就收购了美新,“因为都是做半导体的,只是一个是LED,一个是传感器,两个行业很多是相通的,而且我们之间可以有很多互补的东西。美新的优势更多在国际市场,而这块恰恰是华灿比较缺乏的,未来可利用美新的渠道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刘榕还表示,“我们在LED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制造,积累了丰富的低成本制造经验,这些经验对美新未来的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未来华灿是LED和传感器双主业发展,我们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帮助美新快速做大做强。”
风险对策
近年来,LED芯片行业由于新增的大规模投资产能释放导致大幅的价格下跌,虽然目前跌幅趋稳,但是为了争夺市场的主导权,短期内再次出现市场价格非理性竞争状态还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公司还将面临着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为此,华灿光电通过扩增生产规模,产品销售分布在多个细分市场,减少在单一市场受到全面价格下跌的冲击风险。同时,扩大显示屏市场的现有的优势地位,通过引领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避免与竞争对手发生简单的价格竞争。此外,在白光产品领域,通过提升研发水平,使更多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避免与国内竞争对手发生恶性价格竞争。
还有,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成长,特别是国际业务的拓展,未来公司与竞争对手在知识产权方面发生冲突的风险增大。为此,公司将进一步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同时拓宽与国际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寻求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