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营销中的“感官设计”近年受到热捧:以人的五感为通路 --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让接受者接受信息,加深对广告的记忆。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至于更高……这是思维逻辑递进的必然结果;从商业上来说,基于视觉体验的广告竞争进入白热化,需要寻找下一个风口。所以某一天,如果有人说,“味觉”新媒体前景大好,您也不要意外,这是可能的。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在一定产业和时间背景下,确认某一项“黑科技”是香饽饽还是一个坑。
根据CODC(中天盈信)的数据显示,2016年户外广告净值与2015年同期相比回暖,同比增长9%,实际增长7%,数据同时显示,2016年、地铁和候车亭媒体净增长回暖:而单一媒体、公交车身和网络媒体户外广告投放花费净值均呈负增长态势。
“新媒体”大潮汹涌而来,以前我们谈大牌、看板、高炮, 现在悉数电子产品,眼前的未来还有AR、VR、AI……
做户外的人,太辛苦,先不说类目繁多的英文简写,就是那一堆数字产品,就让好一些同行感叹——“技术水深”。
前两天和一位业内资深聊天,谈起技术革新的问题,他有感而发:“户外,有多少黑科技、新媒体是真正的新东西,有多少新东西可以落地,很多热点,似远实远?”
就譬如现在大热的眼球识别,现有技术的识别范围相对较近,在此条件下,预想中的“广告媒介”根据受众特点实时播放有针对性内容时间很短,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再如VR,现有的VR基于眼镜带来沉浸式体验,但是为每个沿途受众配置一副VR眼镜成本太高,对方也不会提供太长的配合时间,所以这一前卫科技短时间内在很难铺开。
热点技术尚且如此,市场上一部分所谓新兴产品更不知所云,“炒冷饭、炒概念、夸大宣传非常普遍”。“坑”多、花样多、名目多,“学费”少不了。
关注户外新媒体,“过渡细分”的趋势也值得注意。户外新媒体目前主要还是渠道类媒体。每一个接触点都可能产生新媒体,细分的概念目前发展到现在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仅公寓楼梯口就有:框架、国防办的宣传栏、消防的宣传看板等。
北京朝阳门外某餐厅一进门,放眼一堆,卫生评级架中间是杂志栏,下面是广告栏,以及一个触摸屏类的LED,餐桌也被开发成液晶触摸屏。过分细分化已经引起了受众的厌恶。
技术水深,过度细分必将迎来大整合,户外人在新媒体变革的风起云涌之上,站稳脚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