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城市化的水平也提高显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预计将超过60%。产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高度集聚于一些地域性的中心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急速上涨,面积也快速向周边的区域扩展。此外,另一些中等城市,也因为产业的高度聚集而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繁荣城市。
随之而来的人口城市急剧膨胀,交通拥挤等“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探寻和创新城市发展动力,并有效化解“城市病”困局,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选难题。为此,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并被视为新型城市发展理念与范式,迅速成为全球城市发展与规划领域关注的焦点。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通过智能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优化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和城市生活,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即“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以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成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三化”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的持续升温,昭示出全球或将迎来智慧城市时代。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增加城市发展红利2.5-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自我国政府高层提出要建设“感知中国”的宏伟目标后,很多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规划日程中,甚至着手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北京积极走上“智慧北京”的新路子;上海积极探索综合智慧城市建设;深圳首次提出“智慧深圳”理念,打造物联网产业的黄埔军校等。
当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推手作用也不断加强,非政府引导的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也不容忽视。
共享单车的集中爆发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橙黄大战”迅速占领街头。资本的嗅觉向来敏锐,不计成本的投入将大战推向高潮,而这种趋势也延续到了2017年:1月摩拜宣布已完成2.15亿美元融资,融资后估值跻身独角兽企业俱乐部。同时,ofo也传出即将融资1.5亿美元的传言,虽然不予评论,但市场热度可见一斑。同时,已经完成合并的滴滴打车与快滴打车、饿了么与美团等等这些企业都就是站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一次小革命,算得上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小体现吧。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往往只是基于现有因素的第四维度延伸,往往不能适应现在城市的发展,造成矛盾重重。现在的城市自我蜕变的、自我成长的能力已经远远大于过去。所以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智慧城市的理念与思考就变得必不可少了。
当然,现代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也问题重重。首先是对智慧城市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其次,我们尚未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构架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结构复杂,包括基于传感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的网络体系建设,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标准规范、运维、安全体系等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最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有待研究确立。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中的关键要素,智慧城市发展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深度参与,它既是信息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过程,也是业务维度城市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过程。
发展城市经济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是智慧城市产业的核心基础,其经济价值十分明显。
城市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城市需要精细和科学的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能为其提供支持并为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城市顽疾”的解决提供可靠方案,也有助于完善服务环境、美化人居和人文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同样需要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检测分析机制,提高决策能力,优化和智能化生产工艺,这也有利于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节能环保事业、资源回收和在利用等也有着推进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增长的驱动因素就需要由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转向知识、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让城市发展更富有创新活力,让城市运行更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