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为大屏显示行业最具传统的高端解决方案,DLP拼接墙行业在2016年并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全行业性的转型已经成为产业共识。这种局面还会在2017年延续。
2016年,“亏”字依然当头
DLP拼接行业此轮去产能、去库存周期开始于2012年。在2015年行业市场出现转折,产能低位与需求回暖共同带来一个小阳春。但是,2016年开始,DLP拼接与小间距LED屏的市场竞品战,加压“回春”的DLP拼接行业。导致DLP拼接市场二次触底,行业经营格局恶化。
2016年,DLP拼接行业的基础经营数据可以用两个10%来概括:即均价下滑超过10%、行业销售面积下降超过10%。其中,均价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行业内竞争加剧和小间距LED的普及。行业销售面积下降则主要在于小间距LED的竞争——由于这一新技术的挑战,DLP拼接事实上已经成为“纯高端”市场的产品选择。这导致,虽然大屏显示需求总量在增长,但细分到DLP拼接产品的市场规模却在下降。
同时,众多DLP拼接企业积极布局小间距LED产品,也进一步压缩了DLP拼接的生存空间。尤其是第二代小间距LED屏,COB产品的出现和小间距LED产品向p1.2技术的推进,使得小间距LED对DLP拼接的可替代性上升到80%以上。
从厂商分布看,2016年“但凡单独依赖DLP拼接产品线”的企业都出现了亏损;综合性全显示服务商则能够在DLP产品线上盈利。同时,DLP拼接行业的萎缩,进一步导致市场集中化。2016年主动收缩DLP拼接产品线的企业,多数该产品线亏损额降低或者扭亏,转型发展较快的企业则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单纯依赖DLP拼接,且转型缓慢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2017年,艰难中继续考虑周期叠加效应
2016年,DLP拼接行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竞品产品的竞争,次要原因是以综合显示服务商为特征的企业,增加了DLP拼接供给端的参与规模。内外两个原因,导致市场萎缩下,竞争激烈、价格战不可避免。
这一逻辑与2012-2014年单纯的经济大周期下的“去库存和去产能”需求完全不同。2012-214年这个低谷周期的核心原因,一方面是09-11年行业产能增加过快;另一方面是紧张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
对比历史规律,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虽然企稳向上,但是货币政策重回中性偏紧;宏观经济去杠杆任务会导致需求端口径的压缩。同时,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过剩品牌的出清过程还未完成,小间距LED的竞品竞争亦在加剧。
尤其是小间距LED产品,2017年将是P1.2产品的普及大年,也是COB产品放量的元年。更高标准、二代技术的光环,将使得小间距LED行业对DLP拼接可替代性进一步增强。而且,小间距LED行业的内部竞争也在持续加剧、COB和表贴两大阵营的较量,以及价格战会对整个大屏市场形成“溢出”效应。即,第一,小间距LED更为好用的舆论认识;第二,小间距LED价格战导致大屏市场整体均价下降;第三,COB技术带来换代产品意识。这些均对DLP拼接行业呈现不利局面。
或者说,2017年DLP拼接行业面临的是比以往都“严峻”且“复杂”的不利态势。行业自身周期、宏观经济周期、竞品产业周期的三大周期低谷重叠,市场参与者应未雨绸缪。不过,在行业厂商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的背景下,行业性的亏损下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