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媒体报道显示,近日LGD的一条8.5代面板线,因生产安全问题出现了人身事故,当地主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这条面板产线也将视调查与整改进度,关停二周至一个月左右。受此影响,按面积算,全球的8.5代线产能将损失约5.8%。
LGD这条8.5代面板线的产能主要供应日本和韩国客户,这些客户本季度的大尺寸面板供应需求受影响较大,有可能需要从有共同产品尺寸的三星或京东方调货;而LGD供中国国内的客户产能,主要集中在广州8.5代线,因此受影响较小,有部分客户的订单影响,也会被京东方8.5代新面板线的释放出来的产能弥补。
在面板产能相对充足的情形下,某一条8.5代面板线出现产能问题,对市场的影响并不会很大,特别是电视行业,稍微降低面板尺寸规格,就能省出大量的产能,稍微增加面板尺寸规格,也能吃下面板厂海量的产出。
但对于手机行业来说,每一次面板技术的升级或新应用场景的扩展,都会对整个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如现在的18:9全面屏。
据面板厂商介绍,全面屏显示技术,虽然可以把同一尺寸规格的显示面积增加30%左右,但是行业中还是会把全面屏面板按短边长度来计算成本。也就是说,行业会把18:9的全面屏产品与低一阶规格的16:9传统产品来对比,如5.72英寸的18:9的全面屏产品对标的是5.5英寸的16:9传统产品。这样一来,往往采用全面屏显示技术后,同样面积的手机显示屏,出货价格仍然上不来。
不过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根据李星从行业中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全面屏产品由于边框变得更窄,其实更有利于经济排版。从面板厂的实际排版数量来看,目前5.5~6英寸的18:9全面屏产品,排版经济性会在16:9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损失5~10%左右。
而面板厂商在与下游定价格时,一般都是采取面板产线基板尺寸报价,而不是以最终手机显示屏模组的尺寸来报价。事实上,目前行业中面板厂的全面屏产品大版价格,普遍上升涨了20~30%。这样算下来,实际上出货到模组厂商手中的手机面板价格,分摊到每片手机显示屏上,成本会增加20%左右。
除此之外,手机终端厂商在产品往全面屏转型之前,为了快速消化掉原来的16:9模具库存材料,也会不惜代价加大力度采购16:9传统面板产品,造成这类产品的产能紧张,价格上浮。
业界预计,一方面今年第三季度各手机面板产线都在18:9全面屏产品的量产学习阶段,本身就会损失一些良率与产能;另一方面,客户为了消库存加大采购力度造成产能紧张。两方面的市场作用叠加后,部分拿不到资源的厂商或通路商,把16:9传统面板产品趁机惜售涨价是必然的。
另外,当9月份18:9全面屏产品产能铺开后,16:9传统面板产品的产能也被获利能力更高的18:9全面屏产品产能挤占掉,16:9传统面板产品产能会变得更加紧缺,出现市场缺货甚至有价无市现象的机率十分大。
而第四季度也是海外市场传统的旺季,为了满足出货需要,下游厂商或许也将采取跟18:9全面屏产品一样的大板价格,对16:9的传统面板产品下单,价格也将上涨20~30%,才会有面板厂积极排单生产。
而对于显示与触摸模组加工厂商和手机终端厂商来说,全面屏的市场爆发所带来的成本上升远不只如此。李星在跟行业人士探讨后发现,显示与触摸模组加工厂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在加工全面屏产品时,由于产品变得更长、更薄,一定要把产线升级到全自动化设备后才能保证良率与效率。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工装、夹具损耗,也将会是成本支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
如果加上近期某些企业或部分为了保护国产材料竞争力,加大了对进口偏光片边角材料的击力度,整个偏光片的价格行情也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上涨了30%以上,这对一些中小型的模组加工厂商或终端品牌厂商来说,又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成本增加。
如此看来,全面屏全面爆发前后,不管是传统的16:9手机面板产品,还是18:9的手机全面屏面板产品,都将迎来产能下降,价格上涨的逆市行情。这波行情不但让国内面板厂商新扩产线的产能有了新的出路,还把手机显示屏的价格稳住了下来,甚至提升了整个手机面板行业的获利能力。但对于显示与触摸模组加工厂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如何管控新技术与新应用转换期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风险,安全渡过产业变格期,考校的将是单个个体企业的真正实力了。
从近两个月面板厂、模组加工厂、品牌终端厂商互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形来看,产业链上、下游都开始真正的正视起了全面屏显示技术市场商机。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里仍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全面屏显示技术所带来的产能安全与成本安全隐患。或许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窗口期内,淌过去了,大家前途一片光明,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获利共赢,共同成长;淌不过去,或许就又有一波行业倒闭潮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