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现实技术(MR)是虚拟现实技术(VR)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混合现实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R)可以说是三者当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但有意思的是,它可能是进入主流市场最容易的方式。
MR更大的发展
2016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消费科技市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甚至是混合现实市场都持续性的增长,并且到2020年会发展成一个1650亿美元的大产业。现在,仍然还有许多新成员不断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
混合现实的关键是灵活性,它试图把VR和AR的优点集于一身。从理论上讲,混合现实可让用户看到现实世界(类似AR),但同时又能呈现出可信的虚拟物体(类似VR)。随后,它会把虚拟物体固定在真实空间当中,从而给人以真实感。
目前,大部分增强现实技术都基于移动设备上使用,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App,但是这种状况也在迅速改变。混合现实作为增强现实的一种形式,看起来更加复杂,使用起来也更逼真。
混合现实不仅能用来进行更有趣的游戏,同时还可以带来一种全新的交互形式,无论是应用程序还是游戏,都能提供一个我们从没有过的想象空间。我们周围的世界将会以一个全新的形式来帮助我们学习、工作、沟通或互动。
MR巨大的转变
混合现实是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之后更先进的一种技术,将几种不同的类型的技术,包括传感器的使用、更先进的光学设备和最先进的计算机结合到一起。所有这些技术将被整合成一个单一的设备,为用户提供增强全息实时数字内容,并且增加到虚拟空间中,带来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现实和虚拟场景。
混合现实会先通过扫描你周围的物理环境,然后创建一个周围的3D模型,并且开始将数字内容加入到这个空间里。并且还可以让我们通过手势控制的方式进行交互操作。与虚拟现实不同的是,用户沉浸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通过混合实境将数字内容加入到重新通过3D建模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
通过头戴设备的使用,空间、声音和物理环境可以让我们连周围的真实环境也整合到虚拟世界中,并且进行各种变化与互动。比如像这样的机器人能冲破墙壁,甚至还能向我们发射武器,这样的游戏体验绝对要更神奇。
而这项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无限的应用前景,体育、音乐、电视、艺术、时尚、商业、教育、医学、室内设计、零售、建筑和房地产等,几乎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受到混合现实的影响。而混合现实将可以逐渐取代你的移动设备,并且慢慢替换掉你生活中的电视、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所有其它设备上的内容,都很快就会被一副混合现实眼镜所取代。
MR何时会到来
混合现实平台如何会来到普通消费者面前,关键在于设备的价格和便携性。比如目前微软的HoloLens是市场上唯一的高端产品,售价为3000美元。不过它只是为企业和设计工程师打造,并没有被普通用户所接受。而Meta2售价949美元,很快就会出货。另外MagicLeap依然还没有什么动静。此外,包括惠普、宏碁、联想和华硕等都将在2017年推出各自的Windows10VR平台设备,起售价在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070元)。与HoloLens不同,新的WindowsVR设备价格更低,面向大众消费市场,但是需要与PC配合使用,无法进行独立的数据运算。
不仅混合现实设备要更觉小巧和便携,同时还需要网络来保证大量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收到限制。因此5G网络在这里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云计算能力也将释放大量对设备本身的要求。最终混合现实设备将变成能够无缝使用和可负担的设备,并且在2017年我们将会看到大步幅的进步。
前景与未来
由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不仅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将会出现巨大的改变,而对于品牌来说,不仅代表着更多展示广告的机会,他同时也可以学习和获取用户的喜好和消费习惯。
最终这也就意味着更多出现在我们周围的物理目标将会出现在某种类型的混合现实环境中,并且对消费者的消费起着引导作用。利用先进的视觉系统,增强现实公司Blippar就能够直接将深度学习引擎使用在包括日常物品的学习和识别中,包括水果、蔬菜、花卉、植物和动物等,然后建立这些物品的数字目标和数据库。
而这种技术将很有可能未来被使用到混合现实设备中,并且我们眼中看到的物品信号会快速发送到传感器中,并且无需借助输入或者语音命令引擎,直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017年将是这项充满乐趣技术的新开始,并且会让我们见识到一些从未经历过的场景。通过混合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分享和体验全新的世界,并且会有更多的神奇效果不断冲击我们的眼球。
后记
有研究机构预估到2020年,全球头戴虚拟现实设备年销量将达400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加上内容服务和企业级应用,市场容量超过千亿元。国内一线科技企业已加入到VR设备及内容的研发中,而在内容创造方面,也已经有了超次元MR这样的作品,这必然推动VR更快向AR、MR技术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