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三星电子携手万达电影、哈曼(中国)完成对北京万达影城CBD店2号影厅的全面升级改造,正式推出华北地区首家三星Onyx影厅。——据说这是华北地区首家LED电影放映厅。对此,正面的意义是三星LED电影屏持续推进,反面的意义则是“去年到今年,巨大的华北市场刚刚拿下一个影厅”。
大屏君觉得,以上两种解读代表了不同产业人士的心声,包括LED屏和传统放映机厂商的不同观点,也包括“电影院线”市场对新技术的差异性态度。
三星牵头,led大屏幕企业乐见其成
2017年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荧幕数量增长到超5万块。其中,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总量和增量都稳居世界电影独立市场第一位。即便不是2017年这样的增量高点,在2012-2016年,六年时间国内荧幕亦增加37658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09%。
即,大屏君注意到过去七年,平均每年6800块荧幕的增长规模,如果按照每块荧幕投入放映设备投资百万计算,这已经是一个70亿的大市场——对于专用显示设备,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此,led大屏幕行业亦心知肚明。
然而,势必有人问,如此增速能否持续、市场会不会在饱和之后下降:对此,大屏君觉得,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电影文化还未全面被开发出来,市场空白点还很多,人均荧幕数量显著低于北美和欧洲——如果人均数值达到美国的7成,我们的总荧幕量还要翻番。另一方面,电影荧幕不是“长寿资产”,即便按照纸面寿命10年看,我国每年需要更新的荧幕数量也会在5000-10000块之间。
以上分析,大屏君得到的结论是,电影放映设备市场,每年50-100亿元的规模,总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如果有企业有某种新技术,能够打入电影放映这一市场,这些企业总会非常努力:例如三星的LED电影荧幕、中影光锋的激光放映机等等。其中,LED电影屏,作为一个新的LED屏应用细分场景,非常受关注。
从三星来看,其无疑是LED产业的国际领军者、同时却在小间距LED室内屏应用上“落后于国内众多品牌的市场布局”。这使得三星期望通过“高端市场,高端技术”突破市场瓶颈,实现弯道超车。高端技术上主要是指Micro LED与Mini LED;而高端市场中,电影放映屏幕则是三星选定的重要突破点之一。
当然,大屏君亦观察到,三年以来期望在电影放映上使用LED屏的企业并不少,例如国内LED室内屏的领头羊之一利亚德就曾有过相应表示。但是,对于电影放映市场而言,LED屏落地却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对LED屏的传统映像来自于室外广告屏——粗糙的颗粒画面、经常出现的点缺陷、单元模组损害和亮线暗线色线等故障:这种形象与电影放映高大上的画质、稳定性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后者就决定了,只有三星这种有“巨大品牌加成光环”的企业,才能推动“电影院线”尝试崭新的放映技术。虽然三星从去年开始的市场推广依然“难言规模”,却着实是在为整个LED显示行业“趟雷”——由此,led大屏幕产业无疑“毫无杂音”的支持三星的尝试,支持led大屏幕进入电影荧幕市场。
电影放映百年投影路的破局,投影圈喊“踩”
如果说三星是来破局的,那么作为电影荧幕市场的既得利益者“投影行业”无疑没有任何理由支持这种“新技术尝试”。何况自电影诞生以来,投影放映技术就是“吃独食的”。
大屏君在电影放映机投影产品品牌那里听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例如,与投影机一台主机的产品构成比较,LED电影屏幕维护“更复杂”——因为,很多拼接单元、拼接处理器、众多连接线路,以至于点缺陷问题等等;再例如,所谓LED屏更高的亮度表现,破坏了电影观看的“暗文化”,也干扰电影观看时的“精神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