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大屏网服务热线 〖LED大屏网〗服务热线:400-6787-360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企业会员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
LED大屏网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名录  |  产品大全  |  技术学园  |  行业展会  |  商机信息  |  人才招聘  |  行业论坛
行业动态  |  产业观察  |  招标信息  |  新品快讯  |  技术动态  |  应用案例  |  会议信息  |  数字标牌  |  舞台灯光
当前位置:LED大屏网 > 行业新闻 > LED显示屏行业动态 > 中国LED企业发展的“套路”
中国LED企业发展的“套路”
编辑:清风 [ 2016-10-11 14:51:27 ] 文章来源:LED大屏网

    欧司朗出售LEDVANCE的消息刚刚尘埃落定,紧接着三安将收购整个欧司朗的消息又席卷了LED行业。这不禁让人联想起飞利浦壮士断腕,转让LumiLEDs;三星LED黯然收缩海外市场;GE仓促退出中国……显而易见,LED照明时代,竞争秩序在洗牌,传统巨头的利润堡垒正在被瓦解,他们的竞争力也日渐式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LED照明企业却不断从巨头手上买下这些业务。

  横向:跨境并购拓展海外市场和专利辐射地

  对于欧美照明企业来说,在全球照明市场过度竞争,价格战日趋激烈,技术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找准时机,出售利润不高的业务进行套现,并投资到利润高的板块,重构商业模式和业务结构,是海外企业比较常见的做法。

  但中国LED企业却亟需扩大出海口,尤其需要攻破专利的壁垒,走出国际市场。所以从飞乐音响到金沙江创投为首的财团,再到木林森都不惜“高价”进行跨境并购,利用国际品牌资源和技术专利,迅速壮大并抢占海外市场。

  买卖双方各自的考量都不一而足,但从金沙江等财团收购LumiLEDs受阻以及德国政府对欧司朗事件的回应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跨境收购还更多地涉及国家竞争格局的层面。欧美国家担心重要专利技术的流失,而中国政府频频在背后资助收购,可能更多对LED产业的战略布局。

  甚至有媒体指出,此次三安收购欧司朗的背景绝非LED产业这么简单,是中国在智能时代对整个集成电路芯片的战略布局。但不可否定的是,中国LED企业的竞争力正逐渐凸显,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而政府也正在进行顶层设计,全力支持企业的战略转型,实现“质”的突破。

  纵向:高效整合产业链下游应用亟呼“供给侧”改革

  在全球竞争格局下,产业龙头的资本整并策略,是一个产业甚至国家的战略发展高地之一;而另一方面,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则是产业内部的聚合反应,进行“供给侧”改革,是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高地。

  伴随着LED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LED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同时产业洗牌过程中的优胜劣汰,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LED应用企业纷纷表示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与供应商形成更加紧密的抱团发展,以求得同甘共苦迎接惨烈的竞争局面。

  LED应用企业在配套材料的供应商选择上,需要与一批产品好、技术强、品牌有知名度且稳步发展的伙伴合作共赢,尤其在LED封装器件、光学材料、驱动/散热、材料配件方面都需要与综合实力强劲的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构建自身竞争力。

  加上近年来智能照明发展如火如荼,一批应用企业亟需寻找优质的驱动IC和智能照明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LED的应用越来越多元化,衍生了可见光通信、虹膜识别(IRLED),深紫外杀菌(UVLED)、植物照明、医疗照明以及车用照明等LED新的价值,这需要中上游提供创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支撑到下游。

  可见,产业链企业间的紧密合作,照明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是企业构建自身竞争力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现代成本控制的新思维。

热点关键词:LED显示屏控制卡 | LED显示屏控制软件 | LED全彩显示屏 | led广告屏
  • 分享到:
编辑推荐
图片新闻
  • 利亚德集团助力G20峰会圆满举办
  • 开学季,看洲明LED显示屏点亮智慧校园
  • LED显示屏不仅仅传递信息,还是美的体现者
  • 创新型购物中心大屏广告营销成功案例
  • 联建光电LED巨幕助力阿里巴巴展示厅
新闻搜索

网媒聚焦
设为首页 | 网站建设 | 商务信息 | LED显示屏资讯 | 本站动态 | 关于LED大屏网 | 网站RSS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本站实名:LED大屏网 | 国际域名:www.led-100.com 版权所有© 2009-2016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41759号
热点关键词:LED显示屏控制卡 | LED显示屏控制软件 | LED全彩显示屏 | led广告屏
邮箱:LED-100@3v.cn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86-755-26526633(十二线) 传真:+86-755-86024577